媒体之声——青岛日报 ‖ 科研成果加速走出“象牙塔”
通知公告

媒体之声——青岛日报 ‖ 科研成果加速走出“象牙塔”

媒体之声——青岛日报 ‖ 科研成果加速走出“象牙塔”




青岛日报 20231225

青岛日报20231225日版面

 

▲中石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柴永明指导学生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摄影  王大勇)  

 

日前,山东省科技厅公布2022年度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结果,全省共有7家单位因连续两年考核“优秀”而被认定为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技术转移中心、青岛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山东科技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等3所驻青高校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位列其中,几乎占据“省示范”的半壁江山。

多年来,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率低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面临的必答题。加快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驻青高校做出了有益探索。他们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体制机制,设置“前店后厂”;完善转化服务体系,抓好关键要素,出台股权激励措施,加快科技成果从“1”到“N”的裂变,让“科技之花”更快走出“象牙塔”,赋能产业发展。

创新技术“中介”模式,加快成果端与需求端“联姻”

在宁夏路与仙游路路口,有一处不起眼的三层小楼掩藏在居民楼之间,这是青岛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产研院一楼大厅如同商店的展示柜台,展示了众多青岛大学师生在纺织新材料、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等方向的实物科研成果。

体制机制是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制度保障。青岛大学寻求突破,按照“前店后厂”的理念设计打造了成果端与需求端的对接平台。“产研院是前方的店,这里主要展示学校师生的科研成果;全校科研团队、实验室、学院则是厂,是科研成果‘生产’的后方。”青岛大学党委副书记、产研院院长肖江南介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研院与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产业运营中心三位一体运行。产研院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的高效载体,同时兼具成果集聚中心、展示中心、推广中心、洽谈中心等功能。青岛大学还创新学科建设理念,将41个一级学科整合为医疗健康学科群、纺织学科群、新能源新材料学科群等7个直接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的学科群,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汇聚多学科人才跨学科联合攻关。

让高校科研成果尽快应用到产业之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技术转移中心构建起了“成果+平台”“成果+人才”“成果+资源”“成果+服务”四大工作体系。“学校通过机构调整将技术转移中心划归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管理,将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校属产业三路工作从机构以及组织领导上统一规划,通盘布局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从体制机制上畅通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及产业化渠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石彬告诉记者。该校加强与地方政府科技创新及校地融合发展部门交流与合作,重点打造了多个科研成果转化高层次平台,如跟山科控股共同发起成立山东省成果转化促进会、与省人才集团共建中石大技术经济服务联盟工作站等。同时,该校还积极更新和完善学校“可转化成果库”,按领域梳理了学校重点可转化成果向各类政府企事业单位推介,梳理学校重点成果形成“成果榜单”发布至青岛市“揭榜挂帅”对接平台。

山东科技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则将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的技术需求,学校高端制造装备、现代海洋、绿色化工等方面的成果在网站公布,方便技术需求方与供给方双向对接。

激活“人”的积极性,用“真金白银”鼓励关键变量

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人”无疑是关键核心要素。各个驻青高校出台了多项“诚意十足”的激励政策,用“真金白银”激活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此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修订出台了新的科技成果转移管理办法,该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如果成功转让或许可,学校会直接以现金奖励的形式将收益的90%发放给他们,奖励力度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青岛大学此前也重新调整了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根据重新调整后的分配比例,科研团队占绝对‘大头’,为85%,学校和学院分别占10%和5%。团队收益占比与深圳大学齐平,高于南方的东南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高校。”青大产研院执行院长、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鲍文胜介绍。另外,学校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对科研团队也有倾斜。

现如今,各类科研技术飞速发展,科研成果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仅有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还不够,还要有牵线搭桥的“红娘”。为此,青岛大学专门组建了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红娘”团队,学校依托产研院成立了市场化运营公司,组建了近百支校内技术转移服务团队,他们走进学院、走近教授、走入企业、走到政府,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高效精准对接。“企业在产研院找专家,专家在产研院找需求,已日渐成为常态。”鲍文胜介绍。

懂政策、懂市场、懂技术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就像高校与产业之间的“情报员”,会加速双方信息沟通,促成双方牵手合作。日前,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学校22名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加入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员队伍,承担起助推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使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还联合青岛市相关单位举办技术经纪人培训,今年已分4批培养地方企业科技管理人员、学校师生等技术经纪人百余人。

体制机制的创新加速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在学校政策支撑下,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葛树志院士团队研发的“好停车”智能停车系统以直接转让的方式授让给青岛一家企业。目前,该企业已与青岛市多个小区、医院签订车位改造合同,销售设备800余套,合同金额达上亿元。去年,青岛大学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转化的科技成果项目共计96项,合同金额4297万元。

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订技术转让、许可等成果转化合同额2172万元,同比上一年度增长18.8%;而今年,截至目前,学校签订技术转让、许可等成果转化合同额3523万元,同比增长超过62%。

电话:0532-86983018   传真:0532-86983018   |   Copyright©2014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   版权所有   鲁ICP备45198632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