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参加青岛市部分高校院所企业成果转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专题汇报
工作动态

学校参加青岛市部分高校院所企业成果转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专题汇报

12月13日,青岛市科技局组织召开青岛市部分高校院所企业成果转化工作经验交流会,青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传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分在青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青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解读了《青岛市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措施》,与会代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了探讨交流。

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就我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青岛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工作汇报:2021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注册地正式由东营迁址青岛,成为真正的驻青高校。三年来,学校立足“融入青岛、服务青岛、贡献青岛”发展定位,开展服务青岛“151”专项行动:“1个专门”,专门成立服务地方办公室;“5个针对”,针对性的优化布局,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针对性的高端人才团队建设,针对性的高端平台建设,针对性的引进高端企业;“1个加强”,加强科技服务。学校围绕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一流学科建设与产业协同联动为牵引,发挥人才、科技等方面要素活力,构建“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努力推动将更多科技成果在青岛转化落地。

一是构筑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夯实“成果+平台”建设。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级实验室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科研平台体系,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青岛市产业集群。

打造石油石化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建好深层油气及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服务青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打造能源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创新平台,面向智能制造领域,推进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服务青岛智造强市目标。打造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加速新兴学科发展,服务青岛市橡胶和化工千亿级产业链;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科研平台,面向能源数字化转型国家需求,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青岛软件学院,服务青岛“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建设。

强化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资源集成作用,大力吸引主板上市公司拓荆科技等一批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来青入园,打造“环石大”创新经济圈,实现校地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二是拓展转化渠道,推动“成果+资源”建设。引导学校成果研究方向与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实现校地协同发展。

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学校5个学科入选“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2个学科入选“青岛市校共建重点学科”,2个学科入选“青高校服务青岛市产业发展重点学科”。在青岛市支持下,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40余个。近年来与青岛市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承担各类重大重点项目31项,财政经费2.9亿元。围绕高端化工、海洋装备、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学校与驻青企事业单位共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1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特等奖3项、一等奖29项。

与中石化经纬公司、青岛惠城环保等青岛市重点企业共建产教融合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依托青岛市软件行业产教联盟等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多方信息共享的新平台,把企业工程技术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作为学校产教融合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为青岛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头阵、当先锋”。

三是发挥学校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加强“成果+服务”建设。优化成果供给,深挖技术需求,建立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服务青岛市企业制度。

调研青岛市企业技术需求,与青岛市相关职能部门定向对接青岛市128家链主企业及重点领军企业,组建市场化成果转化团队,建立企业问题清单,配备专人负责,精准匹配相关科技成果及人才团队。

瞄准青岛市产业发展需求制定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先进制造”、“海洋经济”等不同主题为青岛市企事业单位开展16期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培养合格技术经纪人近千名。上一年度学校获批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当年青岛市唯一获批单位。

近年来,学校与青岛市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金额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21年学校注册地迁至青岛后,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青岛市技术合同额大幅度增加,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青岛能力明显增强。学校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合同登记额登记量占青岛西海岸新区全区47.4%,占整个青岛市10个区市登记总量15%,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连续三年在全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排名优秀,并以全省排名第一的成绩获评山东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电话:0532-86983018   传真:0532-86983018   |   Copyright©2014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   版权所有   鲁ICP备45198632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