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做新常态的有力支撑与引领者
业界动态

大学要做新常态的有力支撑与引领者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包括大学在内的整个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支撑引领新常态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充分认识、主动适应、有力引领新常态,首先必须辩证地看待新常态。一方面,要把握好相对静态的“新”。它是相对于过去而言,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态势和新情况。这种新情况,既是一种“已经发生的未来”,也是一种准确预判。正如国家关于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既高度概括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所具有的新问题、新特征,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在调整宏观发展战略、解决新问题方面的新趋势、新要求。另一方面,还必须看到动态的“新”。新常态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正如有学者所说“是在全面改革进程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源泉的过渡过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种新常态取代另一种新常态,从而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这种取代和突破性进展并不是放任自流就可以自然而然获取的结果,它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创新与变革加以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无论要实现新的增长模式的重构,还是发展方式和动力的转变,都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驱动,不断迈向更高层次的新常态。

  创新驱动的策源地在大学,大学是新常态的有力支撑和坚定引领。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才、根子在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当前,随着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以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愈来愈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决定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生态建设同样需要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入决定性阶段的今天,一切创新思路、模式、理念、举措的提出与落实,最终都必须依靠人,依靠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特别是在技术创新领域,要产出大量具有颠覆性的科学技术,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和超越,都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人才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挥最大驱动力的根本和关键。

  支撑和引领新常态是大学始终秉承的历史使命,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著名高等教育研究者克拉克·克尔就曾说过:大学是一种维系往昔,又摆向未来的机构。大学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正是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既是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地,又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既有实力也有能力,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优秀人才,释放更大、更新的创造潜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而从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从中世纪教会大学到德国洪堡大学成为大学典范,从威斯康星理念到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大学在社会发展每一个关键时期,都能抓住历史提供的一切有利时机,在每一次新常态到来之际,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地适应发展的需求,以新的视角、新的框架、新的逻辑,参与历史、影响历史,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服务、支撑、引领社会发展中,不断获取发展所需,重塑大学的社会形象,逐步从社会的边缘地带走向经济社会的轴心,从而成为了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中跨越式创新的关键。

    转自《光明日报》

电话:0532-86983018   传真:0532-86983018   |   Copyright©2014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   版权所有   鲁ICP备45198632217号